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交通运输部要求全力以赴保障上海港畅通运转

时间:2022-04-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财经4月12日电 据交通运输部官网消息,1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水路运输保通保畅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全力以赴保障上海港畅通运转,科学合理设置防疫检查点等。

《通知》部署,统筹做好水路运输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工作,全力保障粮食、能源、化肥等重点物资和集装箱水路运输稳定畅通,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按照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的工作要求立即开展自查自纠

各地特别是长三角三省一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港航企业立即对辖区航道船闸的防疫检查点设置和港口、航道运行情况开展自查自纠,对不符合文件要求的做法,坚决做到立行立改,并及时对外公布经批准确需保留的防疫检查点信息。

全力保障港口畅通有序

(一)全力以赴保障上海港畅通运转。上海市交通委、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要协调国际班轮公司保障在上海港挂靠的航线航班和舱位投入,不得随意减少挂靠上海港;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会同当地商务等部门督促货主、货代企业尽快从港口提离本地集装箱货物;及时梳理涉及江苏、浙江、安徽等周边省份的冷藏集装箱货物信息,加强与相关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主动对接,由其会同当地商务等部门督促有关货主企业尽快提离上海港的冷藏集装箱货物,尽快疏解堆场冷藏箱,并迅速取得成效。

长三角三省一市港口企业要在网上动态发布港内堆场冷藏箱量、冷藏箱插头数据等信息,与港外堆场协调联动,进一步提升冷藏箱堆存能力;协调集装箱班轮公司合理安排冷藏箱港口装卸计划。认真落实做好上海港集疏运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用好集卡车辆电子通行证,保障集卡车辆进出港畅通。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既要做好水运口岸外防输入,又要严格防范涉疫城市疫情向港区扩散的风险,强化高风险岗位人员专班管理和一线人员静态管理,坚决筑牢防疫屏障。

(二)保障港口正常运转。涉疫地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推动当地联防联控机制为港口作业人员通勤提供必要保障。港口企业要充实港口一线作业人员力量,保持港口24小时作业。封控区内港口企业应提前安排作业人员进驻港口,实行封闭管理。对来自涉疫地区的内贸船舶,实行非必要不下船、非必要不登轮,推行非接触式作业。

(三)加强港口集疏运保障。对进出港口码头的集疏运货运车辆,各地要实行“港区—公路通行段—目的地”全链条的闭环管理和点对点运输。发挥区域联动优势,推动集装箱集疏港运输“公转水”“公转铁”。

(四)着力优化服务措施。加强对港口集疏运货车司机、船员等群体关心关爱,在公路服务区和防疫检查点等提供餐饮、如厕等基本生活服务保障,在水上服务区为船舶提供加油、加水、生活物资供应、船舶污染物接收等基本服务保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为司机、船员提供免费核酸检测服务。对运输医疗防控物资、民生物资和粮食、能源、化肥等重要生产生活物资的船舶,实施优先引航、优先过闸、优先锚泊、优先靠离泊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全力保持内河航道顺畅

(五)加强航道运行监测。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长江航务管理局、珠江航务管理局要加强内河航道和通航建筑物运行维护和监测,及时解决航道、船闸拥堵等问题,严禁擅自阻断或关闭航道船闸,确保运输通道畅通。

(六)科学合理设置防疫检查点。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当地卫生健康等部门沟通协调,航道、船闸原则上不设置防疫检查点,确需设置的应报请当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联防联控机制批准同意,同一条航道只设置一个防疫检测点,且配套设置核酸检测点。

全力保障国际海运物流供应链畅通

(七)加强主要外贸航线运力保障。加强国际集装箱海运市场运行监测,引导主要班轮公司优化航线运力投放,做好我国主要外贸集装箱航线运力保障;增加现货市场在线订舱的舱位投放量,服务中小出口企业的订舱需求。

(八)加强国际航运服务。班轮公司、港口企业要加强与内支线运输企业、货主企业、货运代理、集卡车队等沟通衔接,积极推进在线服务办理和港口作业单证、提货单、海运提单等单证电子化流转。长三角等重点区域要按照部相关文件要求,落实好香港籍外贸集装箱船舶自引自靠政策。充实引航员力量,着力提升港口服务效能,保障国际船舶航行及靠离泊作业安全。(完)


责任编辑:韩柒玥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