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再出实招

时间:2022-04-15    来源:经济日报   

       多部门发文打击种业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行为——

  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再出实招

  日前,农业农村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的指导意见》。业内认为,文件的出台有利于激发育种原始创新活力、调动企业创新投入积极性,对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意义。

  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支撑粮食增产丰收。目前水稻、玉米、小麦等主导品种中,70%以上是保护品种。与此同时,加大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也越来越迫切。

  种业侵权违法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一是因为在利益驱使下,不法分子存在侥幸心理;二是因为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保护手段不够多、不够硬,特别是种子侵权取证难、执法难,违法成本低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杨海生表示,文件从完善立法、强化司法、严格执法、技术标准、社会监督五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夯实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基础。

  针对种业侵权案件追溯难、取证难、查处难、震慑弱等问题,《意见》强调要加强司法保护,推进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记者了解到,多部门将积极运用涉及植物新品种、专利的民事及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机制,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提高保护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机制,联合开展重大案件督查督办。联合公布一批有资质的种子检测机构名单,建立健全损失认定和涉案物品保管、处置机制。降低维权难度和成本,充分利用举证责任转移等制度规定,提高侵权代价。

  严格品种管理是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手段。杨海生介绍,农业农村部已发布实施了新修订的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审定标准,提高了DNA指纹差异位点数、产量指标和抗性指标,适时推进大豆、小麦、棉花等品种审定标准修订。

  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是农业行政执法的重要任务。杨海生表示,将持续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坚持常态化专项整治,突出重要品种、重点环节和关键时节,加强种子企业和市场检查,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强化制种基地监管,持续保持严查严打高压态势。加强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和质量检测,强化畜禽遗传物质监管。针对近年来利用电商网络平台销售假冒伪劣种子的违法行为,《意见》要求创新监管方式,加快建立分工明确、处置及时、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狠抓电商网络销售种子监管。

  专家认为,伴随新修订的种子法实施,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手段,推行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对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问题重拳出击,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记者 乔金亮)


责任编辑:韩柒玥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