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一季度创新发展势头不减 新产业不断成长

时间:2022-04-2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今年一季度,创新发展态势持续。新产业不断成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8%,均保持较快增长。

  “随着我国发展阶段的变化,市场对中高端产品需求增加,加之创新驱动战略有效实施,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近年来我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效果不断显现。

  创新驱动效果明显

  “一季度,我国创新投入持续增长。在全球新产业体系中,我国产业体系完整、供应链效率高、贸易性价比高的生产竞争优势在疫情期间进一步凸显。”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马涛认为,我国新经济生产力水平持续提升,新产业贸易能级稳步提高,高技术制造业发展迅速。

  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副理事长赵刚认为,一季度经济平稳增长,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贡献不容忽视。近年来,尽管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形势复杂动荡等不利环境,我国经济增长依然保持了较好势头,这得益于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经济发展韧性足。

  一季度,对全国近11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对各项优惠政策的满意度环比提高了2.7个百分点,其中对减税降费政策的满意度超过了85%。

  “创新一靠人才,二靠资金。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扶持创新的政策,如对科技人才的各种松绑激励政策,对科技企业的各种税费优惠,还建设了各类产学研合作平台,这些举措有力推动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赵刚说。

  畅通供需保障生产

  今年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7%、14.5%。这说明,代表科技创新的高技术产业投资,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亮点,凸显了资本对创新发展的信心。

  “创新发展的优势体现在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志生认为,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冲击比前两年更为突出。

  洪志生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可在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等区域示范应用无人配送、智能投递、短时间高容量数据库、高性能算力等新技术,并辅之以相应的物流运行、物资保障、部门数据开放共享等微制度创新,探索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的智慧社区建设之路。

  “应深刻认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大势,把短期面临的问题,转化为长期发展的机会。”洪志生说。

  “通过创新发展提振当前经济,应从畅通供需和提升就业两个方面发挥优势。”马涛表示,首先,畅通供需,提高技术创新迭代对经济循环应急支撑。加快健康码全国48小时互认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保障中低技术劳动力全国流动性,尽快克服疫情带来的生产物流体系梗阻、企业资金周期拉长等问题。其次,就业优先,通过增就业实现促消费、保生产。疫情加快了数字技术产业融合场景,带来了新型就业需求,需要进一步提高数字技术对就业的创造效应。

  继续疏通难点堵点

  3月份以来,受诸多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随着疫情发展与国际局势变动,短期内原材料、能源、金融等基础要素价格普遍上涨,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形成较大冲击。”马涛表示,要全力以赴为企业降成本。加快建设财税大数据,发挥其基础性作用,结合国家“专精特新”专项行动计划,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供需贯通。

  赵刚认为,针对原始创新供给不足问题,要给科研人员更高的自由度和宽松度,提升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合作。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破除长期以来的部门利益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壁垒。”洪志生认为,创新发展必须尊重基层创新,让更多人拥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创新并获利,为新兴产业的衍生和培育提供基础。


责任编辑:韩柒玥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