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9 来源:生态环境部
近期,面对疫情防控和污染防治攻坚的双重压力,有这样一群生态环境铁军,他们始终坚守岗位,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不忘初心、“疫”往无前,用最坚定的“逆行”守护着美丽中国。
做好预案、强化统筹,保障国家网运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疫情多点散发前,生态环境部监测司就要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要做好运维保障应急预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多次组织相关地市与运维人员进行演练,找准可能存在的难点与堵点,细化完善方案,确保方案能用、管用,成为“战时”的运维宝典。疫情期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建立日调度机制,每日绘制疫区运维动态地图,摸清摸准各区域运维情况,加强与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沟通协调,科学调度运维力量与资源,建立“立足自身、相互驰援”的工作模式,切实做到“保运维”与“保安全”同步推进。
运维人员赴江西省“南矶山”浮船站开展应急维护工作
闻令而动、履职尽责,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地生态环境部门在严格落实防控要求的同时,全力做好涉疫企业污水废水排放自行监测检查和指导。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组建涉疫监测组,奔赴第一线,实地查看污水排放和处理情况,调度汇总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自行监测工作,据初步统计,疫情以来,上海市45家城镇污水处理厂粪大肠菌群均未出现超标现象,出水消毒工作效果明显。
上海市监测人员进行余氯检测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先后两次紧急采购现场余氯试剂检测盒分发各地,支援各地涉疫监测工作。吉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对4所市区方舱医院、20个集中隔离场所排放废水开展余氯监测。
吉林省监测人员开展污水采样
甘肃省甘南州生态环境局成立临时党员突击队,刘红卫、石理宏、韩晓婷等三位同志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工作作风,奔赴处在高原的5个饮用水水源地,开展余氯和生物毒性等项目现场加密监测工作,为甘南各族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保驾护航。
甘肃省监测人员进行生物毒性检测及参加培训
因地制宜、科技赋能,强化监测质控管理。
无论是国家网还是地方网管理,都始终高度重视监测质控管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结合不同地区疫情形势,设置多种管理模式,严守监测数据质量“生命线”。针对吉林、上海等疫情高发地区,探索开展远程检查,及时启动32个断面的网络平台检查,通过视频检查、工单核对等方式加大不规范问题的检查力度。
网络平台检查运维工作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推进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电子围栏体系建设,利用视频AI技术,全天候实时监控防范站点周围人为干扰行为,对人员闯禁等实现精准捕捉、智能识别,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人员跨区域流动的限制,大幅提升防人为干扰能力。
电子围栏智能识别人为干扰行为
主动靠前、迎难而上,积极投身志愿工作。
在这特殊时期,监测人不畏艰险、迎“疫”而上,响应党组织号召,争当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初心使命的坚守。
河南省焦作、新乡、漯河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干部积极参与“干部下沉一线”志愿活动,支持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对所管辖区进行了地毯式全面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一人,掌握居民信息的第一手材料。
河南省监测人员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
湖南省长沙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委发出了“三个靠前”的号召(领导靠前、党员靠前、骨干靠前),在交通卡口、在社区、在实验台前、在监测站点、在水质断面,一个个忙碌的志愿者、一个个坚定前行的身影,志愿红、防护白、口罩蓝共同汇聚成监测人战“疫”的最美风景。
湖南省监测人员参与当地防疫工作
疫情终将过去,未来明媚可期,疫情防控歼灭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大战,也是一场特殊时期的大考,经历过大战大考的“监测人”一定能激发更强大战斗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望得见蓝天、看得见绿水、记得住鸟语花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