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山西支教老师113篇日记里谱写凉山“师生情”

时间:2021-02-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太原2月7日电 (原茜)“远处的金阳新城正在建设当中,一群男孩子正在操场打篮球,欢声笑语不绝于耳……”7日,山西省实验小学支教老师张敏生回忆起自己113篇支教日记中的故事,如数家珍。

“教育真正的价值是一种启蒙,一种唤醒,一种打开,一种点燃,一种开悟,一种得道……”张老师在支教日记中写道。她在支教期间任教的小学里,有很多彝族的孩子,相对于大部分同龄人来说,他们接触汉语比较晚,如何让他们顺利开启学习的大门,成为了这里一年级老师们的第一个难题。

“我们每个支教老师都会和本校的老师‘结对子’,相互之间进行足够交流和学习。”张老师说,面对班级情况,她和自己的搭档决定一个人授课,另外一个在旁观察学生们的状态和反应,及时解决之前发现的问题。

据了解,作为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成员,自2019年8月开始,太原市杏花岭区多所学校的老师参与四川凉山支教。张敏生作为第三批支教教师,在她的日记里记录了支教生活的日日夜夜。

“早餐沐浴着阳光吃完,迈步进入校园,途中被自己的影子吸引,左扭右摆悄悄嬉戏一番……”孩子们的纯朴与老师们的淳朴一样让人深有感触,张敏生告诉记者,那儿的孩子都特别可爱,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但因为性格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离开太原前,听说她要去支教,有三个好友希望她能帮忙联系三个孩子来进行“一对一”帮扶,希望这样能够为孩子提供一座与外界联通的“桥梁”。四个月的支教结束了,她也为好友找到了合适的帮扶对象。

据悉,自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发起走进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教育帮扶行动以来,杏花岭区积极响应,辖区多所学校共7名老师分三批参与了凉山支教,他们接力凉山教育,引领带动了帮扶学校不断提升教师能力、办学质量、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张洋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