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两部门联合发布冬小麦干热风灾害风险预警 专家解读为何要防范干热风

时间:2022-05-27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杨虞波罗)日前,中国气象局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冬小麦干热风灾害风险预警,这是两部门首次联合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

国家气象中心生态和农业气象室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郭安红介绍,26日至28日,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在30℃以上,局地达35℃以上,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偏差,且空气相对湿度较低,风速在每秒3米以上。

根据干热风灾害风险预警服务指标,两部门判断出河北中部和南部、北京南部、天津、山东大部、河南北部冬麦区有干热风灾害风险,可能影响小麦灌浆乳熟,联合建议上述地区采取叶面喷水、喷施叶面肥等措施减轻影响。

26日,山东、河南两省气象局和省农业农村厅,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和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陆续联合发布冬小麦干热风灾害风险预警,并提供针对性建议。

据国家气象中心生态和农业气象室副主任李森介绍,春夏之交,我国内陆地区气候炎热,雨水稀少,增温强烈,气压迅速降低,形成了一个势力很强的大陆热低压,高空一般受自西向东移动的大陆高压脊控制,在热低压周围,气压梯度随着气团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干热的气流就围着热低压旋转起来,形成一股又干又热的风,这就是干热风。

干热风可分为高温低湿型、雨后青枯型和旱风型,尽管各地形成干热风的成因不同,但干热风会对当地小麦、棉花、蔬菜等农作物造成危害。冬小麦受害最为严重,对春小麦及棉花的危害仅见于西北地区。

李森表示,应对干热风首先要在麦收前两周至三周灌浆期浇好灌浆水和麦黄水,可降低麦田近地表气温,提高田间湿度,延长灌浆期,增加粒重;其次要做好“一喷三防”工作,在小麦齐穗至扬花灌浆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混配剂喷雾,可以起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早衰、增加粒重的作用。



责任编辑:韩柒玥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