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在线教育:打着教育旗号,就绝不能丢掉教育的初心

时间:2021-02-25    来源:工人日报   

“花9元钱买10节课”“49元33节课,再送教辅材料”……据2月22日新华社报道,在线教育机构纷纷开启“抢人”模式,在宣传中,上课的都是“名师”,效果都是“提分明显”,但实际上,不少老师资质存疑,课程质量良莠不齐。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很多学生开启了居家上学模式,在线教育迎来发展风口。数据显示,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从2016年1.04亿增长到2020年4.23亿,市场规模从2016年2218亿元扩大到2020年5000亿元。

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育有力支撑了“停课不停学”,在提供个性化教育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定意义上讲,在线教育可以让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流动和共享,也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模式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在线教育身上的光环,都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上,如果丢了“教育”两个字,就失去了初心。现在的问题正在于,有些在线教育机构在资本裹胁下迷失了方向,不仅自己掉进了沟里,也把家长和学生带进了沟里。

比如,一些在线教育机构呈现出“不差钱”和“只要钱”的现象。“不差钱”是指流露出财大气粗的范儿,砸钱“所向披靡”。据统计,2020年,资本向在线教育领域输入了上千亿元,在线教育广告充斥各大短视频平台、社交APP、综艺节目、路边广告牌。而“只要钱”是指低价里面暗藏套路,“请君入瓮”之后“一切向钱看”——当用户选择了某些低价课,就会发现这其实主要是用来引流的,课程总量虽大,却不成体系,也不会深入讲解,相关机构的真正目的在于引诱孩子和家长买更多“正价课”,如此“授课”更像是“售课”。

对在线教育的发展来说,真正值得重视的是教育质量,这是其发展命脉。现在很多在线教育机构把大量经费用在宣传而不是课程上,比如某机构2020年第三季度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为20亿元,研发费用是2亿多元,营销费用是研发费用的9.3倍。此外,不少在线教育的老师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无证驾驶”能“传道授业解惑”多少?

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线教育也是如此。否则,不仅会耽误孩子,也会影响行业长远发展。此前,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就当前而言,不仅要解决在线教育呈现的一些乱象,更要着力引导其在课程品质、教学能力上下功夫。

打着教育旗号,就绝不能丢掉教育的初心。

责任编辑:张海波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