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7 来源:经济日报
今年的“6·18”电商促销,被赋予了促进消费恢复、帮助企业纾困、提振行业信心等多重积极意义。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出《关于规范“6·18”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引导平台商家诚信守法经营、规范有序开展促销活动,并加强对中小微商户的纾困帮扶,加大对中小微商户的支持力度,助力中小微商户减负增收。
作为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典型代表,网络零售已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8.12亿人,快递服务业发展迅猛,业务量位居世界第一。电商“蛋糕”越做越大,但问题也不少。比如,部分商品出现“虚构原价”“先涨价后降价”等促销套路,满减红包、品牌直降等优惠名目下隐藏限制条件……这些行为让低价促销的购物节变成了消费者与某些商家斗智斗勇的一场“算术斗法”,侵蚀着用户对电商平台的信任。
针对网络促销乱象,电商平台积极主动规范促销行为,维护市场环境,对保持用户黏性、维护品牌价值至关重要。
首先,电商平台要真正将消费者体验放在首位。随着团购、直播的风靡,商品折扣已然成了“家常便饭”,如果把“购物节”在一定程度上当作“套路节”,对消费者将逐渐失去吸引力。对此,电商平台应主动落实主体责任,尽好对入驻商家的审查核验之责,不能让买家费钱又费脑,提升消费体验不应只是一句空话。如今,电商促销的时间节点和玩法都大体相似,如何加强创新,开发更多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以更好激发消费者的新鲜感,更好吸引用户的持久关注,才是各大平台应着重努力的方向。
其次,电商平台要继续服务好中小微商家。在网络促销活动中的中小微商家,一方面想抓住电商大促的流量红利,但另一方面,如果自行承担促销费用,无疑会挤压他们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让其陷入“赔本赚吆喝”的尴尬境地。因此,平台应尽力降低中小微商家的营销成本,在流量分配上也予以倾斜,以此激发中小微商家参与网络大促的热情,帮助其走出暂时的困境,以实现互利共赢的长远合作。
目前,多地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被抑制的部分网购需求将在此次“6·18”期间释放。“6·18”也好,“双11”也罢,发起网络大促的电商平台要在促销套路上做“减法”,在对中小微商家的支持上做“加法”。每次购物节后的“战报”,攀升的不应仅有各大电商平台的成交数字,还要有中小商家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以及消费者的满足感。 (郎竞宁)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