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建设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我国将新建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

时间:2022-06-24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余璐)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在现有7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和即将建成的广东新丰国家大气本底站基础上,在胶东半岛、黄淮、四川盆地、锡林郭勒草原等区域选址新建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16个气候系统关键观测区国家大气本底站全覆盖。

中国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此举旨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增强大气本底观测能力和温室气体本底浓度联网观测能力,加快完善国家大气本底观测站网,提升关键大气成分长期观测能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据介绍,大气本底站观测温室气体和大气臭氧等反应性气体、气溶胶、太阳辐射等数十个要素,其观测结果体现较大尺度大气不直接受人为污染影响且混合均匀之后的平均状况。作为较早开展该项观测业务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建立了“1(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6(北京上甸子、黑龙江龙凤山、浙江临安、湖北金沙、云南香格里拉和新疆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共7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形成了国家级大气本底观测网络。

新建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后,我国将实现每个气候系统关键观测区至少有一个国家大气本底站。据了解,本次新增选址布局,由中国气象局依据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实施方案布局要求,按照需求牵引、科学合理、着眼长远、统筹节约的原则展开。

“大气本底站站址选定工作要求严苛,一般选择在远离人类活动和污染源的地区,以最大限度‘还原’大气的本来面目。”中国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气象局对站址气流三维轨迹计算分析、环境场遥感情况、站址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规划、土地使用及基础设施等明确了具体要求,组建了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专家构成的实施组,并将邀请部分专家指导选址工作,以确保站址筛选、可行性观测试验等工作的科学性、严谨性。


责任编辑:韩柒玥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