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我国大豆育种花粉低温保存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

时间:2022-07-04    来源:新华社   

       记者4日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了解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合作,对我国大豆花粉低温保存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取得了新突破。这一研究成果实现了大豆花粉异季和异地应用,打破了大豆花粉应用的时空障碍,为实现大豆规模化、工程化育种提供技术支撑。

  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研究员鹿文成介绍,目前,人工杂交仍是大豆育种创造变异的主要途径。杂交一般需要父母本开花期一致,且种植地点相近才能顺利进行,这一定程度上导致大豆育种可用亲本范围受限,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狭窄。通过低温保存长期保持大豆花粉活力是克服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保存的大豆种质资源(新华社记者王建 摄)

  研究人员以大豆花朵为超低温保存材料,明确了适合超低温保存的大豆花朵发育阶段和采集时间,优化了冷冻前干燥处理、冷冻方法、化冻方法等影响花粉低温保存效果的关键技术环节,形成了可以长期保持和高效利用大豆花粉的超低温保存技术。

  研究团队利用这项技术使大豆花粉长期保持较高活性,在黑河当地实现大豆花粉隔年应用。在干冰加持下,大豆花粉通过快递从黑河运至北京,历经3天、跨越近2000公里实现花粉异地应用,成就优良大豆品种的“鹊桥相会”,加快大豆育种快速发展。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保存的大豆种质资源(新华社记者王建 摄)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韩天富说,花粉低温保存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对补齐我国大豆育种关键技术短板具有重要意义。(记者王建)


责任编辑:韩柒玥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