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极端天气不再是“极端”事件

时间:2022-07-2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伦敦7月20日电(国际观察)极端天气不再是“极端”事件

  新华社记者郭爽

  让英国气象局科学家斯蒂芬·贝尔彻教授没想到的是,“在自己职业生涯中就能看到英国出现40摄氏度高温纪录”。事实上,从欧洲到北美,整个北半球今夏都已遭异常高温天气袭击。

  科研人员警告说,极端天气不仅是天灾,很大程度上更是人祸。从欧洲多地比预期更快创下纪录的高温,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越发频繁的山火……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极端高温很可能频繁肆虐,极端天气也不再是“极端”事件。

  极端天气来得更快

  英国剑桥大学植物园在2019年7月录得该国有官方记载以来的最高气温38.7摄氏度后,《自然·通讯》杂志曾发表一项研究警告说,欧洲热浪越发严重,英国出现40摄氏度异常高温天气的可能性正在迅速增加。随着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持续,预计未来几十年英国会出现新的高温纪录。

  2022年7月19日中午时分,伦敦地区希斯罗机场的温度计指向40.2摄氏度,大幅打破3年前的最高气温纪录。

  7月19日,人们在英国伦敦一处公园纳凉。新华社发(蒂姆·爱尔兰 摄)

  尽管科学界几十年来不断对气候变化引发极端天气现象发出预警,但在英国这个住宅内极少安装空调的国家,异常高温仍对生态系统、公众健康、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学校教育等多个领域造成了严重影响。

  科学家们担心,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速度可能比预期的要快。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变化学教授科琳娜·勒凯雷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英国出现创纪录高温非常不寻常,但“并不令人惊讶”。她指出,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极端高温天气增多,而英国“绝对没有为这种极端温度做好准备”,气候变化的速度比人类社会的适应性行动还要快。

  极端天气不再“极端”

  不仅是英国,北半球多地今夏都迎来大“烤”。据媒体报道,高温叠加干旱已引发从葡萄牙到巴尔干半岛的野火,导致数百人死亡;在美国,高温已导致得克萨斯州电力供应紧张,一些地区的极端高温甚至融化了高压电缆,路面也热到变形;在加拿大温哥华等地,高温让一些车窗热到爆裂。

  7月19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人们在一处公共加湿设施享受清凉的喷雾。新华社发(弗尔季·奥蒂洛 摄)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称,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气候系统不稳定加剧。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分析称,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

  气温不断升高,高温纪录不断被打破,“正在成为一种新常态”,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特约作者、英国牛津大学环境专家拉迪卡·科斯拉博士19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科学表明,随着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的加剧,极端高温事件的频率和规模将会增加。因此,我们将会目睹更多的极端炎热天气,这些天气将比以前更频繁,温度也比以前更高。”

  英国气象局科学家尼科斯·克里斯蒂迪强调,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正在迅速增加,极端天气事件“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到本世纪末,它们将不再是极端事件”。

  应对气候变化迫在眉睫

  气候变化的影响非常广泛,不仅会出现极端温度和热浪,还会影响生态系统以及农业和粮食生产。

  极端天气“不仅是天灾,很大程度上更是人祸”,英国著名气候学家、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核心撰写团队成员弗里德丽克·奥托说,“未来的每一场热浪是否会继续极具致命性和破坏性,这也掌握在我们手中”。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19日在日内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戴着一条象征气候变化的领带说,他希望热浪能够为各国政府敲响“警钟”。

  这是7月9日在葡萄牙辛特拉拍摄的水位降低的湖泊。新华社发(佩德罗·菲乌萨 摄)

  一些专家还指出,与实际观测相比,气候模型可能低估了极端高温的变化。奥托说,“燃烧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正在使热浪变得更热、更持久和更频繁”。

  “否认气候变化的人真的需要花些时间看看数据、亲自体验。整个社会应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迫在眉睫,”勒凯雷对记者说,“异常高温反映了大的趋势,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峰值温度越来越多。在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之前,还将面临更多类似情况。这不单纯是出现了几个晴天的事,实际上是整个天气、气候的变化,人类环境必须跟着变化,社会必须做出调整。”

  然而,在长达20多年的联合国气候谈判进程中,一些发达国家总是试图逃避应负的责任。它们甚至挑战“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减排责任,并迟迟不兑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等支持的承诺。这种缺乏诚意、回避责任的做法拖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脚步。


责任编辑:韩柒玥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