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公益

海底“植树造林”护生态

时间:2022-07-21    来源:人民日报   

      【现象】“今天插下‘一棵树’,未来长成一片‘珊瑚海’。”近年来,在我国科研人员的持续努力下,海南省三亚市蜈支洲岛海域已种植珊瑚超3万株,修复海域面积约5万平方米。得益于珊瑚种植面积的扩大,海底“植树造林”推动了海洋生态系统持续改善。《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国家标准发布,其中确立了珊瑚礁生态修复的工作流程和技术内容,为进一步提升修复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水平提供了科学指导。

  【点评】

  珊瑚礁,是地球上最古老、最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其覆盖面积虽不到海底的千分之二,却为近30%的海洋物种提供栖息环境,渔业、油气资源、潜水旅游等经济活动也与之息息相关。近20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污染、过度采挖等原因,珊瑚礁不断退化。为了保护珊瑚、恢复海洋生态,我国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海底种珊瑚,重建海洋天堂。

  种珊瑚也被喻为海底“植树造林”。不论在陆地还是海洋,“造林”对调节气候变化、维系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保护生物多样性都具有重要意义。珊瑚种植技术主要包括无性繁育、有性繁殖、人工礁技术等,与陆地上的植树造林类似的是,都需要先培育“幼苗”,再移植到种植区,但海洋“造林”难度更大。一方面,海洋环境复杂,比如海南常常是台风正面登陆的“前哨站”,每年7到10月海水活动剧烈,为实际作业带来不小困难;另一方面,不同海区受环境影响的因素、人为干扰程度以及现有生态系统健康程度不尽相同,这就需要科研团队在种珊瑚的时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设计方案。

  海底“植树造林”,有赖于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海南海域有大片珊瑚礁分布,是海底“植树造林”大省,科研团队在反复实践中不断完善修复技术。例如,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团队通过船舶“边走边种”的珊瑚苗种“飞播法”、将不锈钢珊瑚苗床运用在珊瑚苗的种植上等方式,提高了种植效率。海南大学团队将“海洋牧场”中的人工鱼礁设计与珊瑚礁修复结合起来,研发出珊瑚种植人工礁和黎族船型屋形珊瑚种植礁,开辟了国内在破碎化珊瑚礁修复技术上的新思路。一系列新方法、新技术,推动我国海底“植树造林”不断取得新进展,也为世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了智慧和方案。

  人工修复归根结底只是辅助手段,减少人类活动干扰,才是“养”好海洋生态的关键。近年来,我国促进珊瑚礁自然恢复的力度不断加大。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都对珊瑚礁保护做出了规定。此外,我国还加入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国际公约,划建了涉及珊瑚礁保护的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级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1个。如今,我国近30%的近岸海域和37%的大陆岸线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范围,美丽海洋正逐渐成为现实。

  珊瑚礁生长缓慢,要想长出大面积的“海底森林”,需要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光。推进珊瑚礁保育工作,必须立足长远、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社会参与机制,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让更多力量参与进来,定能共同守护好我们的海洋家园。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21日 05 版)


责任编辑:韩柒玥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