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愿“中国造”乐器开拓更广阔舞台

时间:2022-07-2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产电影《钢的琴》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末,一名中国钢厂工人为让女儿学钢琴,找来外国文献仔细研究,最后硬是和工友们手工造出一架钢琴。彼时,在中国工人与钢琴之间,似乎有着遥不可及的距离。而今,中国人制作西洋乐器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河北周窝、山东鄌郚、江苏黄桥、贵州正安等地,一批又一批钢琴、管乐、提琴、吉他等乐器既售往全国,也畅销海外。可别小看这些外表朴素的中国县镇,不定哪个就是“某某乐器之都”,往往全球七八成的同类产品就在那儿出炉。

  据了解,当地从业者们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始终在积极改进工艺方法。过去,本土厂商缺乏经验、技术,只能替知名大牌生产加工零部件、代为组装,或者制造没有竞争力的低劣“玩具琴”。要打破这种局面,必须提升制造水准,培训出掌握技术的人才。于是,生产者们开始拆解进口乐器自学,聘请专业人士传艺,甚至走出国门“取经”。针对“卡脖子”难关反复摸索、试验,终于推动工艺水平达到“质变”,自主全流程地造出了优质西洋乐器。可见,提高技术才有可能摆脱国际品牌代工厂的身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俗话说“船小好调头”。国内许多县镇在追求大规模生产能力的同时,兼顾私人定制业务,坚持保留纯手工制造能力,以迎合不同需求。比如,初学者所需的入门“基础款”和符合高水平演奏者个人风格的“高端款”,平日用的练习琴和演出用的演奏琴,虽然使用人群和场景不同,但都有市场。“一招鲜”无法“吃遍天”,以多种款式灵活适应不同需要才能最终“横扫”市场。这些县镇生产的西洋乐器,有高性价比者也有“精雕细琢”者,有能用者也有好用者,这种既抓“量”又抓“质”的生产方式,有利于拓宽销售,让更多用户记住它们的名字。

  除了输出扬名在外的西洋乐器,这些县镇还利用音乐打造文化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爱乐之城”。在河北周窝,音乐小镇的名号逐渐打响,音乐主题游人气日高;在浙江黄桥,国际乐器演奏日已连续6年举办,吸引群“音”荟萃;还有地方举办音乐论坛、推广音乐教育进学校……音乐以丰富的形式增加当地收入,并渗入百姓生活的点滴;而在音乐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也会反哺当地西洋乐器制造,带动产业更加兴旺。

  从西洋乐器“西洋”造,到西洋乐器中国造,体现的是制造“主力”之变;从言必称“施坦威”“雅马哈”,到中国品牌逐渐打响口碑,体现的是制造“话语权”之变。继续坚守工匠精神,保持对市场的敏锐,不断完善拓展产业链,国产西洋乐器就会开拓更广阔的舞台。


责任编辑:韩柒玥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