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中国科技部规划司:第二次青藏科考获多方面成果

时间:2022-08-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西宁8月4日电 (记者 孙睿)中国科技部规划司4日下午在青海西宁对外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实施五年来,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通过深入考察和科学研究,在水资源与水安全、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系统、区域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有效支撑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当日,由中国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第二次青藏科考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在青海西宁举行。


  “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呈现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格局稳定且质量趋好、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提升的特点,同时也存在退化生态系统面积大、气候暖湿化和人类活动带来生态风险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表示,围绕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优化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抓手。


  “生态产品是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物质和服务产品的总和,包括农产品等生态物质产品、水源涵养等调节服务产品、生态旅游等文化服务产品。基于生态产品总值概念,从生态产品的使用价值、生态系统最终产品、生态产品功能量等方面提出GEP核算思路,进一步构建GEP核算方法和数学模型,精确刻画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对区域内、外社会经济的贡献。第二次青藏科考期间,我们利用上述研究方法,精准核算青海省GEP,为高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将生态产品蕴含的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青藏高原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探索基于生态资源的绿色发展新模式。”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志云说。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青海师范大学教授、校长史培军表示,“基于科考调查数据,我们构建了大气氧含量与海拔、气温、植被、土壤、太阳辐射、水分条件等影响因素的贡献率计算方法,认为海拔不是近地表大气氧含量的唯一控制因素,贡献率在50%以下,气温、植被、土壤、土地利用等的贡献率在50%以上。同时发现高原缺氧对短期旅居人体内分泌的影响,因此进一步构建了‘地理环境多因素-地表氧含量-慢性高原病发病’影响链条。”(完)


责任编辑:李嘉龙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