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人民观点) ——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②

时间:2022-08-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评论部

        有效需求是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问题,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是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所在

        强化逆周期调节,把扩大需求政策落实落细,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推动经济运行尽快回归正常轨道


        大江南北,重大工程扎实推进,重大项目纷纷落地;港口码头,集装箱卡车川流不息,往来货船活力奔涌;商超卖场,线下消费渐次复苏,城市“烟火气”加速回归……随着各项宏观政策措施的加快实施、落地见效,市场需求持续回暖,我国经济运行出现诸多方面积极变化,充分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强调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一重要要求为下半年宏观政策指向定调,是我们做好宏观调控、搞好综合平衡,在扩大内需上积极作为、务求实效的重要遵循。

        有效需求是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问题,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是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所在。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显现,超预期因素冲击陡然增加。面对新的下行压力,促消费、稳投资、稳外贸等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陆续出台:加快推动水利、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投资,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性作用;鼓励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密集部署一系列稳外贸举措;多个城市发放消费券,进一步夯实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这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宏观政策的靠前发力、精准有力、协同发力,推动了市场需求积极改善、经济运行加快恢复。

        越是超预期因素增多,越是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我们在扩大需求上就越要积极作为,通过具体政策措施牢牢稳住发展基本盘。回看中国经济半年报,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二季度经济顶住下行压力实现正增长。从消费来看,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恢复正增长,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的零售增速反弹明显。从投资来看,上半年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0.6%,增速比1至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从外贸来看,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8万亿元,同比增长9.4%。这半年来,扩大需求为我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还体现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特点,更体现出加固“稳”的基础、集聚“进”的动能来抵御风险、攻坚克难的坚定决心和强大能力。

        成绩来之不易,未来充满挑战。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制约当前经济恢复的重要因素,稳住经济大盘仍要继续付出艰苦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需要最大限度激发我国拥有的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优势和强大的内需潜力,让有空间有手段的宏观政策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一方面,政策效能释放还有相当大的空间,要继续推动政策落地和效果显现,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实施,要推动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高效运转,在确保工程质量前提下在三季度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另一方面,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箱工具充足,要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促进消费提质升级,着力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特别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正常运转,畅通经济循环、稳住市场主体、稳定市场预期。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强化逆周期调节,把扩大需求政策落实落细,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推动经济运行尽快回归正常轨道。

        扩大需求,就是为中国经济这一片大海注入更加强劲的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看到困难的同时,也要看到危中有机,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是完全能够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的。”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并切实用好我国经济发展的多方面比较优势和有利条件,不惧滩险流急、不畏雨骤风狂,坚定信心走好自己的路,“中国号”经济巨轮一定能乘风破浪、勇毅前行。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10日 05 版)

责任编辑:李嘉龙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