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时评

遏制无下限的“吃奇”表演须强化平台责任

时间:2022-08-11    来源:光明日报   

        近日,网红博主“提子”拍摄烧烤和食用鲨鱼视频的事件持续引发公众关注。当地警方调查证实视频中的鲨鱼为噬人鲨(亦称大白鲨),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家保护动物到底如何流转到网红博主的手中,成为镜头前博取关注的道具,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查。

        噬人鲨被烹食事件,暴露出直播经济中不光彩的一隅。在互联网上随意检索,不难发现同类事件早已屡见不鲜。去年,海南省一名微博名为“阿壮锅本人”的博主,录制了烹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法螺的视频,并发布到网络社交平台上博取关注。法螺,在海洋中是维持珊瑚礁生态平衡的“守护神”,在镜头前则成为流量博主们的盘中餐,不禁令人忧心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新挑战。

        无禁忌地吃,当然于国法不容。刑法明确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些博主或许没有想到,自己拍摄并上传的视频,反倒成为记录违法行为的铁证,甚至要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对于网红博主们来说,他们或许并不想蓄意挑战刑法的威严。正如此次烹食噬人鲨的博主,她在作品中拍摄了鲨鱼从海鲜市场档口买来的情节,还在画面中特意打上“人工养殖”的字幕,虽然这改变不了鲨鱼来路不正的事实,但至少说明她有意要规避购买珍贵野生动物的法律风险。只是,国家保护动物种类繁多,作为非专业人士的吃播博主们,恐怕很难一一鉴别,而一旦牵扯到官司,那就不是一句“不知道它是保护动物”就能轻易脱得了干系的。

        早在1999年,原农业部就曾发布《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办法》,明确规定从事野生动物相关产业,必须要依法申请相关许可,无许可而购买当然是违法的,有许可则表明具有识别能力,认识还买更是违法。由是观之,靠“吃奇”获取流量的吃播博主,就好像是不断徘徊在高压电线旁却不懂电路基础知识的人,其危险可想而知。这接二连三的事件,对所有吃播博主都是个警醒,切莫企图以一句“不知道”蒙混过关,增强相关法律知识学习是对所有从业者的底线要求。

        换个角度来看,网红博主们如此这般搜罗奇珍异兽,不过是为了满足粉丝的猎奇心理。在吃播博主的江湖中,有的是主打吃得多、吃得快,有的则是主打吃得奇、吃得怪,在后者这里,鲨鱼、鸵鸟、娃娃鱼等,都是他们生意经中的一部分。只要这个游戏逻辑不变,那么总有人在利益驱动下前赴后继。因此,要在直播经济中做好野生动物的保护,平台承担相应责任是源头治理的必然要求。强化涉及野生动物视频的监管审核,对违背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的内容,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限流乃至封杀的处罚,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网红博主无下限的“吃奇”冲动,更好地应对互联网经济下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作者:辕故,系媒体评论员)


责任编辑:李嘉龙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