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关于进一步做好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政策解读

时间:2022-08-2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张汨汨)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记者专访相关部门权威人士,就《通知》内容予以解读。

  问:为什么要出台《通知》?

  答: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中央有部署。《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发布,为做好军休干部养老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二是对象有期盼。目前,全国共有军休干部26.7万名,大多数是老年人,失能(含失智)、高龄、独居、空巢等需要特殊关照人员逐年增多,对养老服务需求十分迫切。三是地方有需要。尽管部分地方军休机构在推进医养结合、引进养老服务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但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迫切需要国家层面出台政策文件推进军休干部养老工作发展。

  问:《通知》规定可为军休干部提供哪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答:居家社区养老是军休干部的主要养老方式。《通知》从发挥军休机构统筹协调作用、鼓励成年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协调街道(社区)提供就近服务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明确军休机构要与优质的养老服务机构、家政服务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及一站式服务平台签约合作,为军休干部提供多种上门服务。充分利用军休机构用房,在军休干部集中居住区域,引入专业养老服务资源,设立日间照料室,引进老年食堂或老年餐桌,提供相应优惠服务。对军休机构用房不具备条件或军休干部分散居住的,协调对接街道(社区),帮助军休干部就近就便享受养老服务资源。同时,引导成年子女与军休干部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依法履行赡养义务。

  问:在机构养老方面,《通知》有哪些举措?

  答:机构养老是军休干部的重要养老方式。《通知》明确,养老机构要落实国家关于退役军人在养老方面的优待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军休干部养老提供方便。安置人数较多的地区,可以利用规模较大的军休机构用房,与优质专业的养老机构合作建设军休干部养老机构,科学设定入住条件,为军休干部提供质优价廉的养老服务。军休机构引入的养老机构按规定享受安置地政府优惠政策。

  问:《通知》对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有哪些规定?

  答:军休干部年事已高,对医疗服务需求愈发迫切。《通知》将医养结合服务单列一条,明确军休机构在有条件的军休干部集中居住小区,积极协调综合性医院设置医疗机构,引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常见病诊治、慢性病管理、中医保健养生等服务。具备条件的优抚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可利用现有富余资源为军休干部提供医养结合服务。鼓励军休干部参加健康照护、补充医疗、意外伤害等适老性强的商业保险。

  问:《通知》在完善服务设施、推动智慧养老方面提出哪些举措?

  答:在完善服务设施方面,《通知》明确,要结合军休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实施,统筹推进加装电梯、信息化设施、服务场所等适老化改造,加强楼院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建成一批示范性老年友好型军休小区。军休机构用房新建、改建时,要突出适老功能,创造安全舒适的老年人活动场所。

  在推动智慧养老方面,《通知》提出,依托网络“军休所”开发应用“互联网+军休干部养老”服务模块,加强军休干部数字化培训,解决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引导社会力量为军休干部配备康复训练、行为辅助、健康理疗和安全监护等养老服务终端。

  问:军休干部中的重点对象可享有哪些特殊关爱?

  答:失能(含失智)、高龄、独居、空巢等军休干部人数逐年增多,养老服务内容、方式与一般对象有所不同。《通知》按照“普惠+优待”的原则,将这部分人员作为重点对象,提供更多精准化、人性化、个性化养老服务。明确专门建立重点对象台账,掌握养老需求,统筹利用各类资源优先优惠提供服务。对高龄的独居军休干部每天至少联系1次,为有需求的失能(含失智)、独居军休干部配备智能养老设备,实现一键报警、远程监护。协调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为失能(含失智)、高龄、重病等行动不便的军休干部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护理、康复治疗和养老照护服务。

  问:《通知》对扩大军休干部社会参与提出哪些举措?

  答:军休干部具有丰富的政治智慧、人生阅历、实践经验和群众基础,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通知》着眼引导军休干部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积极为社会贡献军休力量,明确继续加强军休老年大学建设,扩大教学供给,提升办学水平。建好文体活动场地,培育军休文化体育队伍,广泛开展文体活动,提高参与率和质量。发掘整理“口述历史”,创作军休文艺精品,打造军休智库,开展常态化军休志愿服务。


责任编辑:李嘉龙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