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4 来源:新华社
民以食为天。现在,全国各地的秋收工作正进入关键时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保障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面对人多地少的现实,我国如何向荒地要良田?如何培育良种以确保种源安全?如何用良法来充分发挥良田、良种二者的效用?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与您一起,感受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发展进步。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面对人多地少的现实,勤劳的中国人向荒地要良田,大规模开荒、改良盐碱地等各种贫瘠的土地。
2018年3月,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光美带领两名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扎下根来,重点围绕土壤肥力提升和结构改良开展盐碱地治理研究。四年来,示范区土壤耕层的平均盐分含量降低了21%,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了10%以上,地力等级提高了1到2个等级。
提高粮食产量,除了良田,还要有良种。为了让黑土地种上我国自己选育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潘国君和同事们扎根农田,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努力,终于育成了高产、优质、多抗、株型好的“龙粳31”水稻。
有了良田、良种,需有良法才能充分发挥二者的效用。陆爱东是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的种粮大户。他通过应用手机上下载的App软件进入农业云平台,在家里用手机就可以看到地里面庄稼的长势情况。从靠天吃饭到数字务农,陆爱东对智慧农业带来连年丰收有了更足的底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种业种源、农机农艺、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保障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有力回答了西方社会“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
仓廪实,天下安。我们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全力做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使粮食之基更牢靠、发展之基更深厚、社会之基更稳定。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