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3 来源:中国环境APP
在旅人的眼里,喀什是诗与远方,大漠、雪山、绿洲,构成了世间最美的画卷,但喀什人知道,这个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地方干旱缺水、植被稀少,自然条件恶劣。十年前,江南的春天是一派“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意,喀什却弥漫着滚滚尘土,天地昏黄,让人窒息。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喀什地区提出了“打造四条绿色长廊、建设四大生态屏障”的生态建设新思路,在沙漠边缘、戈壁深处和高速公路两侧建设生态林300万亩,构建绿色屏障、再造生态绿洲。
2012年,麦盖提县率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启动实施了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工程建设,每年的春秋两季,县四大班子领导带头,率领10万余名干部群众,白天迎风沙、顶烈日,晚上天当被、地当床,以“愚公移山”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在亘古沙漠上挖坑换土、植树造林。截至2021年,麦盖提已累计完成沙漠造林45万亩,成为阻挡沙尘向城区侵蚀的一道屏障。据统计,麦盖提县降雨量从2010年的50多毫米增加到2021年的100多毫米,沙尘天气从2010年的150多天减少到现在的50天以下。
驱车从英吉沙县赶往莎车县,要经过一片被称为“黑孜戈壁”的地方,这片戈壁沿315国道两旁延展开去,绵延数十公里,戈壁皆为乱石砂砾,常有大风吹过,沙尘蔽日,凡是途径“黑孜戈壁”的驾驶员,都会打起十二分精神。从2015年秋季开始,英吉沙县在这里启动了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每年春秋两季,动员6万多名干部群众拉线布点,挥锹铲土,扶苗填坑,累计完成生态造林10万亩,曾经寸草不生的“黑孜戈壁”长出了大片新绿,那些茁壮成长起来的绿树,让荒凉的戈壁有了生命的悸动,也阻挡了狂风和沙尘的脚步。
叶城县采用生态林和经济林混建模式,使得绿化带逐年向前推进;伽师县在盐碱地上种出百万亩红柳生态林,在有效遏制风沙侵袭的同时,把大面积的盐碱地改造成了良田。与此同时,喀什市、岳普湖县、莎车县......每个县市都全力以赴,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昔日的戈壁荒漠,如今不断被绿荫覆盖。据不完全统计,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全地区共植树造林394.6万亩,全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四条绿色长廊、四大生态屏障”的建设使得喀什绿洲得以巩固,沙漠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为持续巩固维护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喀什全面推行了林长制、河(湖)长制,地、县党政一把手担任总林长、总河(湖)长,全面构建起地、县、乡(镇)、村四级林长制、河(湖)长制体系,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山头、林间、河上,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据喀什地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智渊介绍,通过党政齐抓、高位推动,一些治理管理的难题得到妥善解决,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再加上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全民绿色生活宣传教育,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从绿色低碳出行到落实生活垃圾分类,从厉行“光盘行动”到节水节纸节电节能,从义务植树、“云端植树”到争当环保志愿者,从少燃放烟花爆竹到少用化学洗涤剂......各族群众自觉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倡导者、行动者、示范者,共同守护着我们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