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环保

成都:碳排放强度“十三五”期间累计降低21%

时间:2022-10-15    来源:中国环境   

今夏,四川省成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峻的高温干旱灾害性天气,全省范围内缺水少电、山火频发,气候问题再次成为全民关注热点。

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成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

10月12日,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军就此做出回应,展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据其介绍,近年来成都市着力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能源、城市、碳汇、消费和制度能力六大体系,实现了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双降”目标,“十三五”期间以年均1.6%的碳排放增长支撑起年均7.3%的经济增长,公园城市建设案例入选全球28个应对气候变化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绿色低碳正逐步成为成都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

“环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同根同源,成都聚焦化石能源燃烧这一主要排放源头,大力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攻坚,累计完成1876台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实现燃煤锅炉全域‘清零’。”张军表示,在探索可再生能源利用,开展金堂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成17个浅层地温能示范项目,年减少二氧化碳约8600吨的同时,积极发展绿色氢能,启动成渝氢走廊建设,累计建成加氢站3座、运营氢燃料公交车和物流车370辆。

在强化移动源管控方面,成都较国家规定时限提前2年供应国VI(B)标准车用汽油,截至2022年8月底,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34.5万辆。“通过以上措施,我市碳排放强度‘十三五’期间累积降低21%,人均碳排放位列北上广深等全国十大城市最低。”张军坦言,2021年空气质量更是创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最好水平,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成效初显。

与此同时,成都加快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严格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通过开展两轮“散乱污”经营主体专项整治,累计淘汰落后产能356户,强力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淮州新城等6个主要承载地和龙泉汽车城等5个协同发展地,聚焦动力电池及储能、光伏、氢能、节能环保及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建筑、绿色低碳服务六大领域,大力实施绿色低碳产业建圈强链行动,2021年全市绿色低碳企业实现主营收入约1900亿元,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4家、绿色设计产品4项、绿色工业园区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

张军透露,成都积极创新具有地方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推出“碳惠天府”这一专属绿色公益平台,现已上线15个公众碳积分场景和14个低碳消费场景,参与用户数达45万,开发“碳惠天府”机制碳减排量7.5万吨,通过自主认购实施碳中和,促进减排量实现价值转换。

目前,成都正积极创新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启动碳监测评估、“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国家级试点,开展首批24个近零碳园区、工业企业、公共机构、景区和社区试点建设。

此外,为了持续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成都着力增强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建设天府绿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等重大生态工程,深入推进都江堰精华灌区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全市年固碳量超过200万吨。

张军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突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着力增强城市韧性,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和污染防治攻坚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力争输出更多绿色低碳的成都经验。”

原题为:成都碳排放强度“十三五”期间累计降低21%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