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公益

绿色消费怎样融入日常生活?从这几个角度入手

时间:2022-10-1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指出,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推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努力形成全民崇尚节约的浓厚氛围。

中国科学院报告显示,我国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约占全社会总量的53%。当前,中国在全球碳减排事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除了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清洁能源外,改变公众消费行为、形成全社会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也将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不少民众自觉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但要让绿色低碳消费成为全民风尚,不能只靠偶尔行动或一时的心血来潮,更有赖于健全体系和长效机制。今年1月份,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重点领域消费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绿色消费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绿色消费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消费制度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健全。

从供给端来看,受制于不够成熟的研发技术和较高的生产成本,现阶段国内绿色产品价位较高、市场竞争力仍有提升空间。对此,可以通过增加研发补贴、引进先进技术等方式,鼓励企业提升科技创新水平、降低绿色产品的生产成本,以激励机制提高企业丰富绿色产品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扩大绿色产品的供给规模,丰富供应种类。

就消费端而言,除了引导人们购买绿色产品,还可以鼓励“以租代买”等循环型消费模式。对于一些使用频次较低的产品,比如近两年因露营走热带火的帐篷、卡式炉等户外用具,或者图书、儿童玩具等更新频率较高的商品,都可用租赁代替买卖,不仅能降低消费者的日常花销,还能极大提升物品的使用频率,减少资源浪费。

在制度设计层面,应不断健全绿色低碳消费体系,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去年以来,有不少地区都推出设立了“个人碳账户”,即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消费者衣食住行所产生的碳减排情况记录到个人“碳账本”中。消费者通过单车骑行、购买绿色家电、驾驶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消费行为,可获得一定的绿色积分奖励,所得积分能兑换代金券、生活用品等。类似这样的设计,以多元的激励普惠机制,最大程度激发公众参与低碳减排的热情。只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主动参与其中,方能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进而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新风尚。

原标题:让绿色低碳消费成全民风尚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