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6 来源:中国环境APP
“这些鱼应该有五六斤!”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的稻渔现代农业园区,鲢鱼、鲫鱼正在一大片稻田中来回游动。“我们这个鱼是生态养殖的,鱼的颜色都是黄的,品质很好的。”稻渔现代农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创新“稻田+”产业发展模式,着力生态价值升级,掀起“一场稻田经济的绿色革命”。2020年,开江县被纳入四川省首批整县推进“鱼米之乡”创建试点示范县之一。
建成“稻田+”核心区7.6万亩
积极探索综合种养循环发展模式
开江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素有“川东粮仓”之美誉,农业基础较好。但传统产业模式下,规模小、农产品质量不可控、农业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有效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负面效应等问题?
唯有思想上的破冰,才有行动上的突围。近年来,开江县充分利用良好的田资源、水本底,积极探索建立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稻田+”综合种养循环发展模式,加速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
对平坝和浅丘连片规划,创新开发“以渔养稻、以水养鱼、稻鱼共生”、稻—蟹(小龙虾、鱼类)微生态养殖、“121”尾水循环利用养殖“三大模式”,在“稻田+”产业单元形成独立的生态循环系统,实现全程绿色、有机生产。
目前,开江县已建成“稻田+”核心区7.6万亩,绿色高质量示范基地1.3万余亩,特色水产立体循环生态种养模式基地8个,稻田水质、区域水环境均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我们的产品,可以放心吃,都是可以产品溯源的。”围绕小龙虾、大闸蟹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开江县建起智慧农业管理中心和农产品溯源信息化系统,全面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
种养过程是绿色的,废弃物处置也是绿色的。“从废弃的虾壳、蟹壳中,我们提取虾油、蟹油,开发虾油、蟹油火锅底料等系列产品,将提取后的残渣转化为有机肥。”开江生态环境局局长雷雳说,开江县秉承着践行“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建立“中心+院所+公司”联合开发模式,成立“稻田+”产业研究中心,与西南食品学院合作,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双赢”。
在“稻田+”有机鱼、稻蛙香米等的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推动下,“开江大闸蟹”“开江小龙虾”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园区内“三品一标”达到18个,覆盖率达100%。
打造“寻觅乡愁的梦中田园”
“含绿量”和“含金量”同步提升
继“稻田+”之后,开江县又推出了“果林+”种养结合模式,即在丘陵地带大力发展各种水果种植的基础上,同时发展林下家禽养殖,如鸡、兔、猪等,充分利用资源,通过种养结合模式,让种养户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针对畜禽养殖,开江县开启了个性化定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畜种、不同规模,以能源化、肥料化利用为基础,采取经济高效适用的处理模式,宜肥则肥、宜气则气,实现粪污就地就近利用。
据了解,当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规模化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9%,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装备配套率达到85%。
绿色的“稻田+”“果林+”经济,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开江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为抓手,建立“户、村、乡、县”四位一体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机制、完善生活污水处理长效管护机制、探索农村户厕长效保障机制,并将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等纳入村规民约。
同时,按照“应集尽集、应治尽治”原则,开江县探索农村污水治理新模式,形成统一处理、集中处理、分散处理3种差异化治理模式,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良好的生态环境,给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提供了土壤。开江县着力构建起“城在田中、田在城中”的发展格局,打造好“这一处寻觅乡愁的梦中田园”。
“我们把园区按照50至200亩不等的规模,划分为若干效益单元,以‘二次发包’的方式,招引各类创客主体入园。”开江稻渔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梁小宇说,通过融入薅秧歌、拗棒等开江民俗文化,开江县打造出“稻田+”乡村嘉年华、二十四节气、田园迪士尼等“稻田+”景观。
除了享受民俗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摘漫天繁星。近年来,开江乡村发展“含绿量”和“含金量”同步提升。不仅配套建设“三农”创客空间、生态体验餐厅和共享农庄,还创建起省级休闲农业主题公园1个,省级示范休闲农庄3个。
建立“1+4”闭环管理体系
实现“身居繁华,听取蛙声一片”愿景
“目前,我们正着力生态价值升级、城市功能完善,以稻香里、星空里、阡陌里‘三里田园’为主题,全力推进‘城在田中融、田在城中依’,努力将其建成‘生态+生产’的融合创新发展样板区,实现‘身居繁华,听取蛙声一片’。”开江县委书记庞佑成表达着自己的愿景。
如何实现这一愿景?庞佑成认为,开江属后发地区,追赶跨越的任务一直很重,但是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一理念”下,开江县建立起“1+4”闭环管理体系,根据生态环境各部门职能,设置建设项目环评、环境监测监控、环境问题查处、行政决策落实4个业务闭环,对每一闭环的流程及关键节点进行科学设计,做到环境问题确认、入库、整改、验收、销号等关键步骤严格到位。值得一提的是,开江还设置了一个监督考核环节,实行一季一查一通报,确保4个闭环运行到位。
同时,为保持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开江县推广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等技术,创新实施以“限药、减肥、禁烧”为重点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此外,还积极建立生物保护体系。以稻渔现代农业园区为主体,探索构建“保姆式”管护、“渐进式”修复、“和谐式”推进、“包公式”执法、“全员式”行动五大立体式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湿地管护联动网络,增量湿地面积。
据统计,开江县新增蓄水量2.5亿立方米,植物600多种、湿地鸟类50多种、鱼类42种,水鸟等野生动物种类数量不断增加。开江县种群恢复成效明显,离庞佑成的愿景又进了一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