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兰州大学赵序茅:加强科普宣传,理解好绿水青山的生态学含义

时间:2022-10-27    来源:中国环境APP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生态学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承载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作用,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科学研究,是一名生态学专业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绿色的山一定是青山吗?

很多人对于绿水青山存在片面的理解,认为只有山是绿的、水是清的,才是绿水青山。这种观点是不符合生态学的。比如,桉树林、单一的日本落叶松林,这些森林长在山上,符合字面上的“青山”,但是不符合生态学上的青山要求。当地有句谚语形容桉树林的排他性叫做“上不飞鹰,下不走蛇”。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讲,桉树林、日本落叶松林分泌的次生代谢物会严重降低土壤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继而不利于整个森林生物多样的维持,不利于发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这些单一物种形成的森林,一旦发生病虫害或者森林火灾,其抗逆性极差,存在一系列生态安全隐患。反之,高原冰川、大漠荒野,虽然看起来并不“青”,但它们属于独特的生态系统,在所属环境下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因此,它们虽然不青,依然属于生态上的“青山”。

在生态学上,绿水青山就是健康的生态系统。“金山银山”正是健康生态系统发挥的服务功能,人类的衣食住行、空气、药品等均来源于此。人类的生存建立在生态系统之上,只有健康的生态系统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服务价值,这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学含义。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在生态学上,山水林田湖草沙代表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山是山地生态系统的代表,中国3/4的国土为山地,而山地是物种多样性的摇篮。全球25个生物热带,大多数分布在热带地区,其中1个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山地。水代表水循环,是地球的两大动脉——物种循环和能量循环的重用组成部分,人类的生存、健康的生存离不开这两大循环。林代表森林生态系统,其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增加碳汇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田代表农业生态系统,承载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养活14亿中国人的重任。湖代表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物种多样性等发挥重要作用。草代表草地生态系统,中国陆地国土40%被草地覆盖,草地生态系统在保持水土、发展畜牧业上举足轻重。沙代表沙漠生态系统,沙漠稳定可以大大降低对于人类的危害,节省人类治理次生沙漠的成本。与此同时,沙漠生态系统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独特的景观,在当地的环境下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维持着别具一格的物种多样性。

“人之命在田,田之命在水,水之命在土,土之命在林草。”生态系统彼此之间是互相作用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所对应代表的各种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进行关联和互动的。

气候变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成为推动当今物种多样性分布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很多物种改变了原有的生物形态与分布,而无法适应气候变化的类群由于栖息地萎缩、生存资源紧张,导致种群局部灭绝甚至灭绝。气候变化导致物种体型、物候、分布范围的改变,会通过种间关系影响到生态系统的改变,而这些变化终究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与生活。

气候变化对海洋鱼类的影响,间接影响了人类生活,因为它们为人类提供了全球约17%的蛋白质。气候变化通过对植物遗传学和生理学的影响,也正在影响着人类的农业系统。暖冬造成的物候变化正影响作物和水果产量。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气温上升和降水变异性增加等综合因素,水稻、玉米和咖啡豆的产量下降了。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小麦的全球产量下降了6%。

气候变暖减少了温带地区中农业地区的冬季寒冷事件,同时也会导致雌雄花不同步,引发授粉延迟、果实产量和质量降低的现象。在日本等一些国家,由于植物出芽、开花和结果的时间提前而导致了采收期的提前。授粉是影响大量作物产量的关键过程,由许多寿命短、流动性强的昆虫来完成作物的授粉服务。然而在过去的120年里,授粉昆虫种群下降,许多植物的授粉者网络已经消失,这是栖息地丧失、污染和气候变暖综合影响的结果。

气候变化所导致生态系统层面的改变,如森林死亡,同样对人类有明显影响。几种来自北美本地的昆虫由于种群动态的变化,尽管以前没有严重侵扰的记录,但最近已成为森林资源的严重病原体。

之所以要保护野生动物,是因为野生动物也在保护人类

站在生态系统的角度看,整个地球是一个整体,人类和无数的动物、植物、微生态同住地球村,它们的生存状态与人类息息相关,通过一系列生态过程影响人类健康。以人畜共患病为例,人类传染病60%来源于动物,50%的动物传染病可传染给人类。1970年至今,新发和再发传染病中超过75%为人兽共患。这些人畜共患病的传播根源主要在于人类和野生动物接触增多,导致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和人类密切接触,增加变异和在人群中传播的风险。例如,全球非法和合法野生动物的贸易估算在每年3000亿美元,意味着每年数以万计的野生动物流入人类社会。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导致人畜共患病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在亚马孙流域,森林覆盖率下降4%,疟疾的发病率会提高50%。

我们经常说要保护野生动物,在很多人眼里,它们弱小、无助、可怜,需要人类的保护。其实,我们之所以要保护野生动物,是因为野生动物也在保护我们人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作者系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兰州大学生态学院青年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