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环保

湖水清澈见底、鱼儿嬉戏水中——杭州余杭创新产业发展富强美丽乡村

时间:2022-11-02    来源:中国环境APP   

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有处风景秀丽,碧波荡漾之间尽显景色迷人的湖泊。它便是余杭区最大的淡水湖,同时也是杭州市的备用水源地之一的三白潭。

走进三白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标准化生态养殖塘,湖水清澈见底、鱼儿嬉戏水中,处处可见江南水乡之美。

但在早些年间,这里的环境与现在大相径庭。由于传统养殖技术落后,污水处理能力差,养殖尾水直排入河,土肥直接入水,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水质变差,鱼类的生活环境也受到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停滞不前。

转变是从何时开始呢?

2015年,随着浙江省“五水共治”攻坚战的打响,三白潭村明确目标,加强河道整治、污水治理,围绕水生态保护,开展“斩污攻坚”比赛、河道水质提升赛、黑臭水体排查等活动,对重点对面源污染、企业污染进行了整治,并积极宣传“五水共治”小知识,加强群众护水意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力推动“西部富美”行动和乡村振兴计划。仁和街道区域发展办公室主任张卓琦介绍:“因地制宜,三白潭村治水行动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精准开展农业项目招引,率先引入农村职业经理人模式发展集体经济;二是探索城郊型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成功创建一批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探索建设未来乡村示范带。”养殖大户蒋永忠也兴奋地告诉笔者:“这几年养殖科学了,效益也跟着节节攀升。”

在政策之下,三白潭村顺势建起了“未来渔业科创孵化园”,引进“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等系列先进养殖技术,将产业治水与效益相结合,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利用成果转化推动养殖工艺标准化和养殖系统信息化,让养殖产品实现了可追溯与绿色化,水产养殖业因环境的不断改善逐步发展。

来自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的养殖团队正是被孵化园吸引而来的专业人才,入驻后开发了海水蟹生态集约化养殖体系,让不靠海的余杭也能产海蟹。一家农业龙头企业当起了“职业经理人”,通过“公司+农户”订单模式与养殖户合作养鱼,由企业向农户提供优质鱼苗和饲料,并和农户签订水产品回购协议,蒋永忠便参与了这项合作,他说:“孵化园开展免费鱼病检测、水质化验、养殖管理等技术服务,科学指导养殖生产,让我们很安心。”

截至目前,未来渔业科创孵化园已吸引孵化农业科创、文创企业14家,带动250余户养殖户、村民1500余人,带动养殖面积1万余亩,累计增加养殖户收入4000余万元。余杭甲鱼等一批当地农渔产品还成功走出国门,出口到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国家。

三白潭村的成功转型,正是余杭区推动落实乡村振兴的缩影。这几年,余杭区先后出台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系列政策文件25份,在产业发展、乡村经营、美丽乡村等多个领域进行体制机制的有益探索;“十三五”以来区财政累计向“三农”投入近300亿元。

截至目前,余杭区已累计引培农创客251名,新增区级农创客示范基地6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仁和街道也将继续推进“五水共治”,打通资源变资产,铺就共同富裕之路之基石,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模范,谱写发展新篇章。

“下一步,杭州余杭区将以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地、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域美丽乡村标杆区、‘三农’共富先行区的‘一地三区’为定位,努力探索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余杭实践’。”余杭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吴建中说。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