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环保

守护湿地,也是守护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时间:2022-11-12    来源:光明网   

绿水逶迤,波光潋滟,江河湖沼等湿地留给人们无数美好斑斓的印象。11月5日至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国际湿地城市”武汉设主会场举行,这是我国首次承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这既是我国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务实举措,也是为全球湿地保护凝聚共识、汇聚合力。

湿地,由于具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而享有“自然之肾”之称。中国湿地分布广泛,从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到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若尔盖草原,再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遍布中华大地、形态各异的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栖息之地。

湿地系统具有重要生态功能,但却如大多数生态资源公共产品一样,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一个时期以来,在单向度地追求经济增长目标导向下,湿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围垦、污染、非法侵占、过度捕捞等破坏性行为,令湿地伤痕累累。今年以来,长江流域发生历史罕见的旱情,鄱阳湖、洞庭湖1个月“缩水”近70%,露出大面积干涸龟裂的湖床,更释放出必须高度重视保护湿地、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鲜明信号。

保护湿地,是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保护湿地,珍爱湿地,让湿地系统释放出更多生态红利,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从“一曲溪流一曲烟”的杭州西溪湿地,到“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济南大明湖畔,再到“江豚出没白波中”的万里长江盛景,湿地生态的系统修复,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领略湿地之美。

湿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不懈、绵绵用力。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将重要湿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把湿地列为一级地类,用制度刚性推动全国湿地生态保护。近日,最高检指导发布了首批湿地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披露了违法侵占、围湖填湖、非法狩猎、违法养殖、固体废物污染等不同类型的破坏湿地行为,共同督促恢复被毁损的耕地、林地、湿地、草原约786万亩,追偿修复生态、治理环境费用93.5亿元,为全社会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了法律遵循。

“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伴水而居,枕水而眠,对中国人而言,湿地不仅具有涵养水源等功能性作用,还承载着传承千年的诗意情怀。守护湿地,不仅是守护我们日常生活的栖身之所,同时也具有守护中国人精神原乡的独特意蕴。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好湿地,争取让更多孩子能记住湿地之美,记住乡愁。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