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来源:中国环境APP
6月20日,商务部与发改委共同发布的《商务领域经营者使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要求电子商务平台(含外卖平台)企业、外卖企业应当根据该管理办法向商务主管部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回收情况,并指出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制定和鼓励平台内经营者减塑的平台规则、及平台内经营者取得的减量成效等。
同日,由摆脱塑缚、广东省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联合主办,杭州市电子商务协会、全球浙商总会互联网委员会、广东省快递包装产业绿色发展联盟协办,MSC咨询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合作伙伴的推动落实平台企业制定减塑平台规则研讨会”暨《电商平台一次性塑料减量管理规则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线上发布会”在网易新闻、视频号等平台进行了直播。
活动主持人、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罗丹介绍,最近“塑料公约”的系列谈判会议将塑料污染治理议题又推向一个高潮,我国近年也是频频新出关于塑料污染的治理政策,《管理办法》的实施意味着在未来“平台制定针对其入驻商户的减塑管理规则”将成为平台企业合规必须遵守的要求。
图为《电商平台一次性塑料减量管理规则操作指南》目录。
商务经营者使用塑料制品管理办法出台,
敦促电商企业积极履行减塑职责
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聚焦了塑料制品从生产到末端处置全链条,围绕与电商行业息息相关的商贸流通、邮政快递等重点领域,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和目标。
杭州电商一直致力于促进电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杭州市电子商务协会执行秘书长马依婷在发布会开场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杭州市电子商务协会积极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号召,减少塑料污染、推动电商行业绿色发展,在倡导绿色消费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为杭州市电子商务协会执行秘书长马依婷进行开场致辞。
此外, 杭州电商在履行企业环境责任方面也一直有积极举措。据介绍,杭州市电子商务协会通过与行业头部电商平台合作,帮助企业环保合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鼓励电商企业主动降低环保风险,共同推动绿色消费理念的普及与实践。通过宣传教育活动、举办绿色消费主题活动等方式,鼓励消费者选择环保、可循环利用的产品,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的习惯。
平台型企业需积极引领绿色消费社会责任,
实现协调发展
据统计,2015年-2020年,中国超10亿美元的数字平台总价值由7702亿美元增长到35043亿美元,年均符合增长率达35.4%。
“平台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快递包装产生的垃圾增量已经成为大中城市生活垃圾增量的主要来源,其中塑料类包装废弃物回收困难,再生成本高,成为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挑战之一。”对于电商平台企业的环境职责,MSC咨询公司高级咨询师李煜筠将其贴切地形容为“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图为MSC咨询高级咨询师李煜筠在会议上发言。
李煜筠引用上述数据对平台企业需落实主体责任的原因做了阐释:“首先,平台企业推动了经济的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影响,这是不可推卸的间接责任;其次,平台企业具有管理职责定位,商业生态中的角色定位就是统筹者,这是天然的管理角色与定位;最后,平台在帮助商户包装减塑上拥有较强的影响力与优势。”
从2020年起,平台管理商户一次性塑料减量的政策频频出现,国务院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等多方政府部门均对平台企业环境责任边界的扩大化表示认同与共识,今年6月20日刚刚实施的《管理办法》更是进一步聚焦和明晰平台责任与具体细则。
图为平台如何管理和监督商户的相关政策的趋势分析。
“互联网平台类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市场行为主体或者单一经济属性的‘市场参与者’,这类企业所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一定意义上平台型企业是在‘创造市场’,就此而言,企业本身具有社会属性,因此应明确自身相应的社会职能,评估自身各方面的社会影响,履行平台型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北京工商大学国际经管学院郭毅教授从经济学的角度,诠释了消费的社会属性和价值观的关系,并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和平台体系做了阐述。
郭毅教授强调,互联网平台企业具有多主体性、系统性、规模性等特点,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平台逐渐不仅作为一个交易中介,更重要的是成为信息汇集中心和信用评判中心。
“中国互联网平台类企业身处这样一个创业创新的新时代,应更加自觉、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期待企业未来能够进一步推进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的协调发展,实现商业与社会互利共赢。”郭毅教授鼓励平台企业积极引领绿色消费社会责任,并给出总结性建议:首先,要积极进行消费观念引领;其次,要不断强化供应链责任审核;最后,要加强平台联合克服“负外部性”。
减塑管理规则既是制约又是契机,
平台企业践行是关键
在就平台企业在互联网经济中的环境责任进行深入探讨之后,发布会进入重头戏,活动主办方之一摆脱塑缚机构的项目主管陈艾佳就《指南》内容为观众做详细的分享介绍。
图为摆脱塑缚项目主管陈艾佳就《指南》内容做详细介绍。
“制定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的平台规则、管理和督促商户遵守国家一次性塑料和包装的相关规、相关信息的收集、评估、报告和公开……”在梳理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法律政策后,摆脱塑缚介绍了涉及电商平台商户减塑管理的相关内容。
据了解,《管理办法》是目前对平台如何管理商户减塑行动规定较为细致的一部文件。陈艾佳介绍,在推进平台企业制定减塑规则的实践中,网易严选、阿里巴巴等平台都已建立了一定的内部管理机制,以管理其供应商的环境合规和可持续经营,下一步应扩展到对商户的环保要求上。
从现有平台企业实践来看,企业对管理商户的一次性塑料使用,主要涉及入网规范和奖惩机制两个方面。 与零售电商平台相比,主流外卖平台如饿了么和美团更领先一步,已将其商户包装使用行为纳入平台规则进行管理。“比如美团规定,一个月内被消费者反馈‘主动提供餐具’的环保单大于等于4单的,就会收到预警提示;如果大于等于5单,并且主动提供餐具单量占比大于等于50%的,就会被扣2分,等等。”陈艾佳补充道。
对于《指南》的适用范围,陈艾佳解释道,常见的零售电商和外卖平台的业务分为自营和非自营业务两类,平台对于自营模式的包装选择和减量措施,相较非自营模式更能直接控制,非自营模式一次性塑料减量管理需要更迫切。因此《指南》所讨论的平台一次性塑料减量管理规则,主要是针对平台如何管理非自营模式的商户。
而《指南》所讨论的管理规则,陈艾佳解释是平台围绕零售电商、外卖的一次性塑料包装减量制定的针对平台内商户的管理约束和引导的制度。可以融入平台与商户的服务协议中成为其中的环境合规的部分内容,也可以作为独立的管理规范,适用于所有入驻商户。
发布会最后,陈艾佳对《指南》内容及政策法规规定等内容跟观众进行了交流问答。
活动主办方表示,《管理办法》的出台,对平台企业来说既是制约又是契机,探索和践行平台指定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方式的实践仍然在路上,这其中不仅需要政策法规的管理,更需平台企业自身做到有规可依,奖惩分明,为其供应链和入驻商家的环保行为提供有力监管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