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262天 提前9个多月,凤凰岛二期完成拆除!

时间:2023-09-15    来源:中国环境报   

站在三亚湾的岸边隔海眺望,5栋造型独特的曲线型帆船大楼矗立眼前,这便是海南省三亚市的地标性建筑——凤凰岛一期项目主体,一座长394米、宽17米的跨海大桥将海岛与三亚市区串联起来。

距离凤凰岛一期不远处的灯塔边,凤凰岛二期项目的拆除痕迹在海水退潮后若隐若现。

因破坏生态被中央环保督察“点名”,二期要求全拆

dbca497c64e0b99a12fc66dc611c20d.jpg

凤凰岛二期拆除后远景图。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供图  

凤凰岛位于三亚市三亚湾度假区“阳光海岸”核心,是在大海礁盘之中吹填出的人工岛。全长2860米,规划面积为86.36万平方米,全部为建设用地。

据介绍,一期填海36.5万平方米,填海工程结束后,附近海岸线出现明显沙滩退化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二期项目仍继续推动。

2014年4月,凤凰岛二期项目正式开工。2016年,填海主体工程完成,围海造地范围约49.41万平方米。其中两期岛屿间由整片沙滩连接,连廊占海1.12万平方米。

然而,一直备受关注的二期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便被叫停。

2017年8月10日至9月10日,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海南省开展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督察指出,三亚市凤凰岛填海项目以国际客运港和邮轮港名义取得海域使用权,但实际主要用于房地产和酒店开发,由于填岛造成水流变化,三亚湾西部岸线遭侵蚀,为修复岸滩不得不斥巨资对三亚湾进行人工补沙。

督察组发现了二期项目对生态环境造成多方面危害。填岛阻碍了三亚河入海口的通畅,导致水体交换能力变弱,致使污染物积聚,严重污染水体;影响三亚湾东段两千米岸段岸滩稳定性;且二期建设占用大量海域面积,导致三亚湾海域珊瑚礁系统严重破坏,海域内底栖生物及渔业资源也遭受损害。

凤凰岛二期项目被责令整改。两年的时间过去,整改进展似乎并不顺利。

2019年7月14日至8月14日,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海南省开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督察反馈,第一轮督察整改工作不力,其中,三亚市未依据最新评估意见开展凤凰岛填海项目区生态修复,修复治理大打折扣。

因凤凰岛二期整改推进缓慢,2020年12月22日,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开约谈三亚市政府,要求不折不扣把整改工作抓实抓到位。

如何抓实,怎么整改?一年后,海南给出了最终答案。

2021年11月20日,海南省对外公开《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明确以强烈的责任担当破解瓶颈难题,动真碰硬狠抓围填海问题整改。三亚市凤凰岛二期项目,经反复研究论证,明确将项目全部拆除,恢复建设前原状。据整改要求,拆除需在2022年12月底前完成,并开展相应生态修复工作。

拆除难度之大前所未有,施工全程分秒必争

2021年7月2日,凤凰岛二期拆除工程便已正式启动。

本着态度坚决、力度要大、方法科学、程序合法的“十六字”方针,对标“打造全省生态环保整改正面典型”要求,三亚市委、市政府把凤凰岛二期整改拆除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凤凰岛项目整改指挥部,立下拆除“军令状”,打好整改“攻坚战”。

据介绍,建设初期,凤凰岛二期填海工程采用了先围海后填筑的方式,岛周围的挡浪墙和护岸结构按照50年一遇的风浪规格设计建设。外围由332个沉箱紧紧扣在一起,而每个沉箱高约13.7米、重达780余吨。

据专家评审意见,拆除二期项目,岛体开挖作业面,需先拆掉外围部分沉箱。“填海项目以前都干过,但这么大体量的拆除从没干过。”参加过凤凰岛二期项目拆除的工作人员曾告诉媒体。在他们看来,“拆除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因拆除工程量较大、拆除技术难度较高、人工岛拆除工程在全国范围内经验较少,综合计算需要工期约540天。”海南省生态环境厅监察二处处长蔡永宏告诉记者:“拆除工作水下施工难度大,且台风等不确定因素多,国内无先例可循。为加快完成整改任务,经计算优化调整,拆除工期整体提前一个季度,合同工期为450天。”

面对工期紧张、施工后期作业面缩减的情况,施工全程分秒必争。“船只、机械设备分别比计划增加75%和20%,并实行24小时轮班制度,做到‘人不停机不停’。”三亚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谷广烨介绍:“日均拆除离港工程量从2021年9月最初的0.5万立方米提升到8万立方米,最高峰达到9.6万立方米。”

拆除过程避免“二次污染”,拆除后物料循环利用

为防止凤凰岛二期拆除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三亚市坚持生态优先,把保护环境贯穿拆除全过程。

“拆除施工前,考虑到拆除工程中悬浮泥沙会影响凤凰岛一期和二期之间的造礁石珊瑚的生长、生存,三亚市及时启动相关海域造礁石珊瑚保护迁移工作,通过实地调查等方式,制定了具体迁地保护实施方案,科学划分确认迁出、迁入地。”谷广烨介绍,最终从凤凰岛造礁石珊瑚分布海域共迁植珊瑚1.66万株,避免了拆除工程造成珊瑚大量死亡。

“拆除施工期间,为尽量减少拆除时引起的水体扰动导致水体浑浊,三亚市在施工海域周围动态设置拦污屏共约8700米。”谷广烨向记者介绍,拦污屏随海水涨落,起过滤作用,使得拆除产生的悬浮物最大程度被过滤下来。

记者了解到,为减轻扬尘污染,拆除施工区域及物料堆存区每天4次采用洒水车不定时降尘,并在物料堆存区运输钢便桥两侧安装降尘喷淋设备,确保物料转运实时降尘。同时,堆存区域采用防渗基底处理,并铺设土工膜;堆存物料使用防尘网覆盖;还建设截水沟,使雨水通过海砂过滤由土工膜汇集到截水沟,后至沉淀池沉淀;裸露区域全采用绿植覆盖。

“施工期间,周边大气环境总悬浮颗粒物共监测921点(次),达标率94.5%,水环境监测207点(次),优良率99.0%,落实污染防治措施效果良好。”三亚市环境监测站站长雷礼贵介绍,拆除过程中,实行全方位环境监测,通过在线自动和手动监测相结合方式,实时掌握施工期间周边生态环境数据,督促施工单位及时落实并优化施工生态防护措施,确保对周边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在各方攻坚克难和不懈努力下,2022年3月19日,历时262天,凤凰岛二期基本完成拆除,比规定时限提前了9个多月,实际共完成拆除量606.5万立方米。

“目前,凤凰岛二期已全部拆除。拆除护岸结构共3768.27米,恢复海域面积49.41公顷,达到了‘原则上恢复建设前原状’的整改要求。”谷广烨说。

值得一提的是,拆除后的物料实现了“变废为宝”,部分用于补砂、岸滩防护、破碎加工成可利用建材等,大部分暂存,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循环利用。目前,用于三亚湾和亚龙湾沙滩修复项目66.7万立方米。

拆除结束,无缝衔接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

拆除过程不易,生态修复工作也非易事。“我们将持续对周边海域水文动力、三亚河水质、岸滩、珊瑚礁覆盖率等多项指标实施动态监测,为后期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数据支撑。”蔡永宏告诉记者,凤凰岛二期拆除后,会继续开展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和生态修复方案编制工作。

为加快推进生态修复工作,拆除完成后,原凤凰岛二期及附近海域便无缝衔接实施三亚湾海洋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包括珊瑚礁修复工程、渔业资源保护工程、三亚湾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等。其中,珊瑚礁修复工程是重中之重。

“违建可拆,因填海造岛而被永久破坏的大面积珊瑚礁却难以恢复。”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所长陈宏表示,凤凰岛在建设过程中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大面积填海造地造成珊瑚礁被永久破坏。

陈宏准备潜水进行监测。

陈宏是最早在海南省做珊瑚种植研究的专家之一,他介绍:“珊瑚是寿命很长的动物,但它们生长速度十分缓慢。珊瑚礁生态系统一经破坏,若靠自然修复,将非常缓慢。”

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在凤凰岛研究珊瑚已长达12年。陈宏介绍,珊瑚礁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尽最大努力恢复凤凰岛周边海洋生态环境,陈宏团队承接了海底珊瑚礁种植任务。

“珊瑚礁的修复采取异地补种措施,采用珊瑚苗圃培育珊瑚个体,选择10厘米以上的珊瑚苗进行实地移植。”陈宏告诉记者,在三亚湾易于珊瑚礁生长的海域进行珊瑚移植,有礁盘区域会采用铆钉法进行固定移植,而礁盘不完整的区域会采用投放人工珊瑚礁体进行移植。

据统计,在珊瑚礁修复工程中,陈宏及其团队共移植珊瑚苗1.5万株,在凤凰岛二期附近海域投放人工珊瑚礁体400个,珊瑚礁生态修复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

2022年12月2日,珊瑚礁修复项目竣工。“目前已进行三阶段的现场观察监测。”陈宏告诉记者,从监测情况看,移植珊瑚长势良好,新长的珊瑚已与周边生物共生共长。存活率在7月初检查时高达90%以上,远远超出预计指标75%的要求。

生态修复海域新生长的珊瑚。  

记者了解到,凤凰岛二期拆除后,还同步实施渔业资源保护工程。投放A、B型人工鱼礁体1350个,增殖放流3.4万尾。“我们通过制作安装两套监测系统及配套浮标,实时监测三亚湾海洋生态环境。”蔡永宏说。

据报道,截至2022年底,三亚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城镇内河(湖)、水功能区、入海河流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100%。

“凤凰岛二期项目拆除后,其生态修复比规定整改时限2023年12月提前1年完成并销号,进一步巩固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成效。”谷广烨表示。

风从海上来,潮涌三亚湾。如今,再看三亚湾海域,海清沙白、波光粼粼。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推动下,凤凰岛二期项目如期完成了整改修复。整改过程中,公共海域得到了恢复,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也随之不断增强。

“如今,退潮后,在拆除后的原凤凰岛二期海滩上经常能捡到鱼、虾、海胆等海洋生物。潮起潮落时,还能看到鱼群围着珊瑚礁游来游去。”今年8月,一位岛上的居民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姜道品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